過去的一周,廣州因為從早擠到晚,喜提多次熱搜。3月3日,廣州地鐵客流再次突破千萬大關,線網總客流量為1037.2萬人次,創下今年新高。進入2月后,廣州地鐵已有11天客流突破900萬人次。
在體育西被擠下去又被推上來,全程自動乘車”“被乘務員像拔蘿卜一樣扯出去才沒坐過站”....在社交平臺上,有關廣州地鐵的帖子收獲大量評論。留言不約而同提到,自春節過后,地鐵”人擠人現象越來越明顯。地下擠,地上堵。根據百度地圖大數據,廣州已經成為第一“堵”城。
3月5日下午2點,廣州實時擁堵指數為2.228,屬于“嚴重擁堵”,擁堵程度全國第一。近一個月來最高擁堵指數出現在2月14日,達到3.539。網約車司機是首先感受到的人群。有網約車司機表示一般下午4點前在廣州開網約車,高峰期就盡量趕回家中休息,為的就是避開晚高峰期。但是這幾周非高峰期也特別塞車,路面一下子多了很多車。
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是造成廣州擁堵的一大原因,據數據顯示廣州汽車保有量三年增加了50.7萬輛。汽車保有量的增加,疊加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疫情對人們出行習慣的改變,使得道路上車流量增加。根據**部公布的數據,截至 2019年12月31日,廣州汽車保有量為280.3萬輛;今年1月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,廣州的汽車保有量以331萬輛的數量列全國第14位。
此外,疫情讓市民出行考慮更偏謹慎,不少市民傾向于選擇自駕、打車、騎車出行,但“叫車難”現象似乎席卷了整個廣州。不少市民開始不斷抱怨打車難,以往叫車響應很快,如今網上叫車都要排隊等候,特別是早高峰熱點地區,網上排隊半個小時才能叫到車。為什么早上如此難叫車?早高峰特別擁堵,跑過網約車的人都知道,車子要跑起來才算錢,堵在路上錢是很少,而且人還特別累。而且早高峰后以后,訂單就很少了,大部分司機在郊區住,這時候如果司機回家休息,空駛里程太長不劃算,不回家又耗費時間精力,所以司機都不愿意起太早。
網約車司機的不斷入局,讓市場呈現出人少車多的現象?,F如今網約車車輛及駕駛員數量雖然呈增長趨勢,但在日均訂單≥10單的網約車中,單車日均運營里程從128.21公里降至112.85公里、單車日均營收從507.12元減至390.86元。甚至還聽說因為供大于求,平臺還有發短信“勸退”司機的現象。
隨著城市的發展、車流量的增多,一些老舊的道路規劃已經跟不上城市交通的發展,如天河商圈、北京路之類的老商圈,附近車多人多,車道卻少得可憐,自然就成了擁堵的老難題,常年霸占廣州最擁堵路段的沿江西路便正是如此。該路段周圍全是老批發市場,大量的行人和拉貨車輛四處橫穿馬路,再加上交叉路口車流匯聚,整個路段每天嚴重擁堵時間長達7個小時以上。部分繞城高速路段、內環線也存在長期擁堵的狀況,“高速”變“慢速”,上去容易下來難。
不止有因為車多,還有悄然興起的各類外賣上門服務。高峰時堵成一鍋粥的道路上時穿著**的外賣員騎著單車或電動車穿梭而過。對于大多數根本無力再開辟單車道的城市干道來說,機動車、電動車天天在擁堵時上演**的戲碼,最終往往都是機動車被晃得團團轉。道路被占用 堵車難避免。 不過近來廣州確實在治堵方面做了很多功夫,包括加強路網規劃建設、采取綜合**通改善措施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以及實施交通擁堵點治理微循環、微改造等。大家認為這些措施是否能為廣州交通狀況帶來改變呢?
|